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

明代名醫及藥學家一一李時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明代名醫及藥學家一一李時珍
      李時珍的著作甚多,其中以「本草綱目」這本著作最爲出名。這本名著綜合了中國醫藥治病的經驗與知識,內容非常豐富及實用。它對中國及世界的醫藥及自然科學貢獻巨大,既是學習醫學、藥學的工具,也是硏究生物學、礦物學、及其他科學的重要參考文獻,同時也是一部家庭實用的生活寶典,曾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讚爲「中國的百科全書」。
       李時珍(公元1518一1593年)於明武宗正德13年(公元1518年)生於湖北省蘄春縣,蘄州鎮的瓦硝壩。字東璧,號瀕湖,晚年自稱「瀕湖山人」。祖父為一位不出名的搖串鈴闖江湖,替人治病的郎中。(註:南方人稱醫生為郎中,北方人稱醫生為大夫)。他的父親李言聞,字子郁,號月地,是當時的名醫,科擧及第,博學精通醫術,曾就職於太醫院,臨床經驗極為豐富,並且醫德很好,受人敬重。還著有「醫學八脈注」、「人參傳」、「痘疹證治」、「四疹發明」、「蘄艾傳」等醫書,對醫學貢獻頗大。
       孩童時代的李時珍,個性沈穩聰明,喜歡讀書。父親期望他求取功名,屢勸他考科擧,在14歲時中秀才,17歲、20歲分別赴省城考擧人落第,後又參加鄉試依然沒上榜。從此,父親和李時珍方覺悟不再參加考試求取功名,李時珍開始學習醫術。可是當時的社會把醫、卜、星、相並列,醫生的社會地位不高,常與卜卦、算命、看相一樣,不加重視,故生活相當清苦。李時珍自幼即體弱多病,常常咳嗽發燒,20歲時曾罹患肺病,靠他父親精心調治,才逐漸脫離病魔,恢復健康。由於他從小就有疾病博鬥的經驗,深刻地體會到生病的痛苦,所以早立下「作一個好醫生」的志願。因此潛心硏究醫書,並跟父親學醫,陪父親應診,採集藥草,並搜集前人的處方作為參考。因此他有很豐富的理論知識,也學習到很深切的臨床經驗。22歲那年,家鄉遭受水災,災後傳染病流行。他和父親日以繼夜為受災的鄉人治療,因此得到鄉民的感激和稱讚。
       蘄州縣是藥物的集散地,這對他來說有很大的幫助。他的藥物硏究成績卓越,即使是簡單的處方也有奇効。有關這些的病例,有此傳說:蘄州縣知事的小孩,每次一聞到到燈油味就想吃燈芯。知事請了許多醫生來診治,都不明其病因何在。經人介紹下,便請李時珍來診治。
      「小孩想吃奇怪的東西,是因腸內有寄生蟲。讓他服下"使君子"作成的藥丸,給他服用,蟲和糞便一起排泄出來,自然就好了。」李時珍便給了病人驅蟲劑,這個怪病果然就治好了。
       此後,許多百姓便相傳李時珍的醫術可以使死而復生。好評廣傳到湖北一帶,武昌的楚王朱英㷿也耳聞到,便請他來醫治他兒子的驚風症(腦膜炎),藥到病除。楚王任命李時珍為奉祠正(掌管祭祀的官),並擔任楚王府的醫療職位。
       明世宗嘉靖35年(即公元1556年),朝廷廣召各地的名醫,任職於北京的太醫院。李時珍在楚王的推薦下,被任命為太醫院的五品官。太醫院裏醫書與藥種齊備,是硏究與實驗的絶佳場所。在職期間,他閱讀許多醫藥書籍,但也發現這些典籍有許多錯誤,便打算編纂「本草綱目」。
       35歲時的李時珍,開始撰寫「本草綱目」。他了解本草學是中國醫學的一個重要部門,由於歷代各家本草書籍的記載,混亂錯誤者很多,故他立志把本草學做全面的整理。他認為要完成這樣一件重大的工作,不能坐在家裏祗靠書本和個人的學識,應親自到各藥材產地去作調查和搜採。也曾親自栽植藥材植物和觀察實驗,或去請教實際接觸過而真正了解各行各業的人如農民、漁人、獵戶和樵夫等的實際經驗。
       明神宗萬曆6年(公元1578年),李時珍搜集了1898種藥物,8161種藥方,編成了「本草綱目」。全書共二百餘萬字,五十二卷,對於舊藥的分條、合併、改名者頗多。此時他己60歲了。兒子李建中、李建元、李建木與孫子李樹宗、李樹聲都參與藥圖的製作與校正。
       「本草綱目」是以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」爲原本,仿朱熹「通鑑綱目」的體裁編輯而成的。所謂「綱目」即以各種藥名爲綱,綱下分釋名、集解、正誤、修治、氣味、主治、發明、附方等八項爲目。例如以某種動物爲綱,以其骨格與角爲目,分別加以解說其效用。另外也廣泛應用動物學、植物學、礦物學、冶金學、化學等科學知識,尤其是有關金屬與相關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資料記載,可說相當於目前的化學。編寫這「本草綱目」,費時二十七個年頭,到了明神宗萬曆六年(公元1578年),他61歲時才寫完初稿。後來又經過幾年審慎的修改,再修改,終於完成這部巨著。
      著作完成後,自然渴望儘早出版。李時珍親自前往湖北的黃州、武昌等地,希望找到協助者,但都失望而歸。十二年後,南京的出版業者胡承龍願意協助出版。這時的李時珍已因長年的勞苦而臥病在床。他吩咐兒子說,若不能順利出版,就將原稿獻給朝廷,借助朝廷來出版,傳布于世。神宗萬曆21年(公元1593年),南京的胡承龍主動連絡願協助印刷。此年,李時珍去世,享年75歲。過世後第三年,終於由胡承龍出版了「本草綱目」。
       初版有著名的文學家王世貞作序,稱爲金陵本。萬曆31年(公元1603年)發行江西本。崇禎13年(公元1640年)發行武林本。至今已有五十種以上的版本。第一版的金陵本,很早就成爲軼書了,卽使在世界各地也僅剩下幾部而己。後來又譯成外文,有日、英、德、法、俄、拉丁文等多國譯本。江戸時代,此書傳到日本,給日本藥物學有極大的影響,日本的本草學即以本著作發展起來,其後成爲日本接受歐美自然科學的基礎。
       李時珍除了巨著「本草綱目」外,還著有「瀕湖脈學」、「奇經八脈考」、「瀕湖醫案」等書,可惜這些著作大都流失了。李時珍的「本草綱目」巨著問世後,譯文多種文字,流通全球各國,李時珍的名字與他的功績也永遠流傳世界史冊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