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

新化洋仔廟一保生大帝宮

新化洋仔廟一保生大帝宮
農曆年歲末年終,信徒到廟宇參拜、點燈、及安太歲開始擁擠起來了。由於今年受到不景氣的影響,民眾生活多少有些不如意,期望由宗教力量撫慰心靈,期望來年身體健康、事業更發達、生活更平安幸福。很多人相信,對崇敬神明如有足夠的誠心,則必有滿意的回應,所謂「心誠則靈」就是此辭的意思。因此到廟宇拜拜,感受人潮就有過農曆新年的欣喜氣氛,是很不錯的感覺。在這裡我來介紹台灣最具歷史,最古老的廟宇一新化洋仔廟保生大帝宫。這個很値得我們去參拜、去觀賞、去湊熱鬧。
保生大帝宮位在20號道路上,距新化圓環加油站西向,約二百餘公尺南向巷道進入即到。巷口有樹立「保生大帝宮」牌坊,很清楚地指出位置。本廟佔地約有一公頃多,除廟宇硬體建築物佔部份空間外,餘大部份地面是廟埕及噴水小公園,當中有涼亭及座椅,廟埕可擺放車輛。來此參拜或休憩,是一項很不錯的休閒活動。
談到「大道公廟」,許多人都認為學甲慈濟宮是台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。但在文獻上來看,台灣最早供奉保生大帝信仰的廟宇,是建造在鄭成功統治台灣之前:「在廣儲東里,大道公廟,紅毛時建」,廣儲東里為今台南巿新化區,紅毛即指荷蘭人。由此可知早在荷蘭統治台灣時期便有建廟之擧。據傳鄭成功攻打台灣時,曾經將白礁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供奉在船上,一起渡海作戰,驅逐荷蘭人後,登陸台灣便建廟供奉之。後來閩南人在當時供奉大帝廟數量是領先其他宮廟,獨占鰲頭,可知其在台灣社會的重要地位。保生大帝廟發展路線,先在台南、高雄出現,隨後發展台灣中南部、中部,最後到北部,此大致反映了閩南移民開發台灣的路線。
大帝本名吳夲,是一位醫神,出生於宋朝太平興國四年(西元979年)農曆三月十五日。幼年時就極聰明,讀書過目不忘,二十歲時離家到青礁東鳴山下的龍湫坑搭建茅屋居住:讀書修行,勤學醫術,煉製丹藥為鄉民治病,醫術高明。民眾前往就醫者,不用付費並且藥到病除,因此聲名遠播,人們都讚譽他為「神醫」。此外祂融會儒釋道思想,注入日常生活中,教化民眾倫常、良好道德及濟世行善。後來在他58歲時朝景佑三年(西元1036年)時,修道完成,農曆五月初二日羽化昇天。鄉人為感念他的恩德,建廟奉祀,尊稱他為「醫靈真人」。宋高宗紹興年間,皇帝下紹在福建泉州白礁及青礁兩地建廟奉祀吳真君。宋孝宗於乾道七年,賜封吳真君為「大道真人」,俗稱「大道公」。後明太祖洪武五年下紹封祀祂為「昊天御史醫靈真君」。明成祖永樂22年封祂為「保生大帝」,於是信徒們從此尊稱祂為「保生大帝」。後人一直到現在尊稱祂為「大道公」或「保生大帝」。
依據新化「洋港大帝宮」記載:民國63年再度修建廟宇,重行塑裝佛像時,發現本廟是「明萬曆丙辰年」建造,按明代萬曆丙辰年,為西元1616年,比鄭成功登陸台灣還早45年,離今年(西元2013年)己有397年了。應屬於台灣最古老的保生大帝廟,甚至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開基祖廟。在台灣,不論走到城市或鄉下到處都可看到種類繁多的宗教建築如教堂、清真寺、寺院及宮廟。人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,沒有人會去干涉。宗教活動經常擧辦,熱鬧且很有特色,這是全世界少有的現象。居住這島嶼的人,真的太幸福了。


附記:新化「洋港大帝宮沿革」一本宮原稱「大道公廟」,俗稱「開臺大道公廟」又稱「廣儲東里大道公廟」,民國三年(日本大正三年)重新修建,始改今名。依據台灣縣志卷九雜記志記載,大道公廟建築於荷據時期,但其真正創建年代卻無正確資料可資考證。民國六十三年再度修建,在重行塑裝佛像金身時,乃在觀音佛像背部發現刻有「明萬曆丙辰年 弟子蔡保禎造」等字樣。(佛像為名貴青斗石彫刻)按明萬曆丙辰年,為公元1616年,較鄭成功登陸台灣猶早四十五年,由此證明大帝宫確屬明崇禎年間(荷據時期)建造,實為本省唯一古老廟宇。
台南縣政府
中華民國 六 十 五 年 六 月

參考資料:1•台北保安宮:新修大龍峒保安宮志
2•台北保安宮:大道真經譯注
3•新化保生大帝宮:洋港大帝宮沿革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