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

養生又美味的「龍葵」一一陽台上的花果

養生又美味的「龍葵」一一陽台上的花果(二)
今年初,我清點屋頂陽台上的植物,未曾發現龍葵,也完全忘記它的存在,所以未列入46種植物中。但經過幾個星期後,陸陸續續在許多盆栽的土壤上發現小株龍葵幼苗,高興之餘,刻意把它們分開移植到其他盆栽空地內。伴隨著其他喬、灌木花果樹成長,加上除草、澆水、施肥後,悄悄地長大,接著開放小白花,連續長出小小的綠色漿果。成熟的果實顏色形成紫黑色,可以採下生吃,味道甜中帶一點酸,是兒童們很喜歡的一種零食。
回憶幼年時代,父母親經常從野外採摘這種幼嫩枝葉,經過水洗潔淨後,放入黑蔴油,細碎老薑及龍葵炒熟後,酌加米酒再略炒即完成。用盤端出配飯,色香味俱全好吃極了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:對便秘的人,最適宜,食後可蠕動消化道,宿便會排泄得乾乾淨淨,便後感覺全身清爽。日後,我嗜食此道菜肴料理,除了美味外,感覺對身體的健康有極大好處有關。
「龍葵」,是植物學上的學名。本草網目•李時珍曰:「龍葵,言其性滑如葵也,苦以菜味名,茄以葉形名。」,因此它的別名很多:烏甜仔菜、烏子仔菜、烏鈕仔菜、苦葵、天茄子、水茄、牛酸漿、天泡草、及黑姑娘等是。它們分佈於台灣、中國大陸、韓國、日本及西亞熱帶至温帶地區。台灣全境平地至中海拔(2500公尺以下)的農地、菜園、山野、路旁等到處可見。
形態上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達1公尺餘,全株無毛,斜向多分枝綠色。莖隆起四條線,生多數疣狀物。葉片卵形或長卵形至長橢圓形,楔腳或漸狹腳,漸尖鈍頭、或尖頭,長4一7公分,寬3一5公分,唯大小相差很大,全緣或成波狀疏鋸齒緣。花朶呈繖狀聚散花序、側生、花柄下垂,每花序有4一10朶,花白色帶淡紫色。蕚圓筒形,被細毛,5裂、卵狀三角形。花冠輪狀平展,5片長卵形。雄蕊5枚,生花冠筒口,花絲分離。雌蕊1枚,子房2室,球形,柱頭球形,熟時黑色。初夏為盛花期。果實呈球形,徑約0.5公分,漿果綠色,成熟時深紫色,味酸甜,內藏種子約30粒,形狀扁平。
菜肴簡易料理法:1•嫩枝葉、細碎老薑母、芝麻油、快炒過程中酌量米酒,炒熱透即可。 2•採嫩枝葉煮湯食。 3•作蛋花湯。 4•煮牡犡湯。 5•加肉絲齊炒。 6•成熟果實,可直接生食。
龍葵全草含維他命A、龍葵鹼(solanine)、澳洲茄邊鹼(solamargine)
澳洲茄胺(solasodden)、薯蕷皂苷元(diosgenin)、及替告皂苷元(tigogenin)等。全草提取物對動物有抗炎作用,如動物的過敏性,燒傷性,組織胺性休克有保護作用。澳洲茄胺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及透明筫酸酶的活性,並能降低血液凝固性。龍葵漿果有鎭咳、祛痰的作用。醫療效用有清熱,利尿,解毒,活血,及消腫之效。治疔瘡,癰腫,丹毒,跌打扭傷,慢性氣管炎,急性腎炎,及抗癌的效用(註1)。民間以嫩葉煮蛋食治眼疾。日本則藥用於喉頸癌,聲帶癌,子宮癌,絨毛上皮腫癌轉移等症的硏究。(註2)
綱目曰:「四月生苗,嫩時可食,柔滑。」目前正是摘採烏甜仔菜的良好季節,味道最鮮美。龍葵生命力旺盛,只要下點雨,枝葉很快就展現出綠油油的生機。枝葉摘過後,短暫後又回復原狀。落地的熟果,不論土壤是否肥沃,在不知不覺中就佔地繁殖長出。這是上天的恩賜,不論在美食或保健上,我們豈能忽略而不享用那就太可惜了。

參考資料:
(註1)邱年永、張光雄共著: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 P.190 成分藥理
(註2)許喬木、邱年永共著:原色野生食用植物圖鑑P.189 調理藥用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