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

花美蒴艷的台灣欒樹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花美蒴艷的台灣欒樹
      台灣欒樹屬無患子科,落葉喬木,台灣原生樹種。它又名台灣欒華,俗名「苦楝舅」、「苦苓舅」。別名「台灣金雨樹。英文名:Flame golden rain tree。學名:Koelreuteria Henry's 由德國植物學家Joseph Gottlieb Koelreuter 所命名(1733一1806年)。台灣欒樹原野生於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地區,陽光較強的濶葉樹林內,外形頗像苦楝樹,故有苦楝舅或苦苓舅之名。植物中稱「舅」字,意指彼此樹形樹木枝葉近似,但卻不同科屬的植物系統分類。
       就從全樹各部位組織器官的特色逐一說明,可文章後面附照片多張對應作深入的認識及了解。
1•樹幹:喬木,株高與冠幅可達10公尺以上,小枝密佈皮孔,幼樹幹皮面光滑。年多樹幹皮呈灰褐色,細縱裂,並現長片剝落。
2•葉:葉柄羽片基部帶紅膨大,具皮孔。葉為卵形或卵披針形,葉端銳尖。二回偶數或奇數羽狀複葉,羽片3至6對,羽片多對生。羽狀側脈6一8對,葉基歪斜。葉緣鋸齒、重鋸齒或有缺刻。長新葉嫩紅,嫩芽可食。冬季落葉前,因氣溫變化大,白天陽光強,因而轉成美麗黃葉後才飄落。
3•花:雜性花,花徑約5毫米,瓣片5枚,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,有長瓣柄,柄上有2個附屬體。雄性花萼5裂,裂片呈橢圓形。雌花中的子房上位也呈橢圓形,基部有毛,2一3室,花軸平滑。開花期為9月一10月。黃花可提煉黃色染料,也可入藥,治療眼睛紅腫,清肝明目,清熱止咳。
4•果:10月一12月結果,是蒴果,具觀賞價值。花後隨即結果,常花果並存。果色先由鮮紅、暗紅,再轉變成乾褐色。果徑4公分,每室種子2顆,其中有一顆常發育不全。蒴果卵形由3片薄膜狀的紅色苞片所組成,膨脹成氣囊狀,紙質,成熟呈膜筫。
5•種子:蒴果成熟後,胞背裂開,3瓣裂種子露出。種子呈圓形,光滑堅硬,直徑約5一7毫米,熟時顏色爲黑褐色。種子稱爲木欒子,可穿成念珠、佛珠,寺院常種植取用。種子也可提煉油脂,作為工業用途。
       欒樹生性強健,耐旱耐空氣汚染,生命力強,生長速度不快,深根系植物,成木具有抵抗風力,而不易傾倒。台灣欒樹一年四季呈現不同景觀,非常有特色。春季幼葉紅嫩,夏末滿樹黃花,秋初結紅蒴果,冬季出現黃葉,冬末落葉禿枝。其中満樹黃花,花朶雖小卻聚集大型的圓錐花序,盛開時滿覆冠頂,相當耀眼醒目。風一吹,滿樹黃花紛紛吹落地如雨點般落下,此般美景因而被命名「台灣金雨樹」。花謝後,果實逐漸成型漸熟,色彩不斷更新:由淺紅、橙紅、艷紅、至紫紅逐一出現,令人驚艷。結果過程中,褐紅色蒴果圓鼓鼓的,狀若小燈籠,故也暱稱「燈籠樹」。
       果實乾枯時,昆蟲「赤星椿象」來此覓食,附在樹龫吸食樹汁營生。嚴重者樹幹會被鑿洞,也會成群結隊躲藏在花苞與枯萎的枝葉群中找食物。接著「赤腰燕」也光臨了,以赤星椿象為食,此時可看到成群在台灣欒樹間極速穿梭,捕食赤星椿象,蔚為奇觀。春天來臨時,蒴果沒了,椿象走了,赤腰燕也飛了。而欒樹再度冒出赤紅色的嫩,重現生機。
       欒樹生性強健,栽培土筫以肥沃壤土最佳。排水須良好,全日照或半日照均理想,施肥以堆肥或三要素施用。繁殖可用播種法,春,秋季為適期,種子先浸水軟化,可增加發芽率。惟播種需時十年以上,方有繁花之景緻。扦揷則可縮短開年限,提早開花,似較理想。
       台灣欒樹屬無患子科,所謂"無患子"就是不用擔心沒有孩子,因它們會結出許多果實。種子存在其中,公園內具備土壤、水份、空氣、陽光就可以生生不息。「行人不見樹少時,樹見行人幾番老」。只要樹木長青,代代有孩子在樹下玩耍,時時有情人花海散步,如此應是生命永續的意義吧!以下附錄照片是從桃園縣中壢光明公園拍攝而來,閱讀時可以對照參考。目前台灣地區各大公園均有栽種,此時也正開放黃色花朶。有些城鎮道路也有種植,美不勝收,有空可到處散步觀賞,均會獲得賞心悅目的收穫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