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

認識狂犬病及其防疫

認識狂犬病及其防疫
在台灣消失逾半世紀的狂犬病,被幾隻染病鼬獾戳破了。未料短短一週,竟又爆出台東男子遭染病鼬獾咬傷事件。接著首例台東錢䑕也感染狂犬病,甚至還咬傷一名台東婦女。世界衛生組織己將台灣列入狂犬病疫區。之前,全世界只有台灣和其他九個國家屬於狂犬病絕跡國家,可見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狂犬病疫區。鼬獾「跨」物種到錢䑕身上,勢必引發更大風暴。因人養野生動物者眾多,如今狂犬病毒已從鼬獾傳到錢䑕身上,錢䑕數數量比鼬獾多無數倍,至少千萬隻。貓狗喜歡追逐錢䑕,互相傳染,就更容易引發狂犬病疫情。
狂犬病(Rabies)亦稱恐水病。病情凶險的中樞神經系統急症病患性傳染病。各種溫血動物均對它敏感,常在家犬或野生食肉目動物之間蔓延,患病動物唾液腺中含有本病毒,藉齧咬傳播。唾液中的病毒進入傷口後,沿神經上行至腦。潛伏期2週到6個月,有時可能更長,視咬傷之部位及傷情而不同。前驅期的病獸是最危險的傳染源,牠們外觀健康,且對人友好,但稍受刺激即刻咬人。若見野生動物變得溫馴,日間急與人親近,則應懷疑是否罹患本病。病犬有短暫的興奮期,表現為煩躁不安,神經過敏,凶猛咬人。隨即精神萎靡,因發聲肌肉癱瘓,吠聲發生變化,極具有特徵性,多在3至5天內死亡。但也有表現癱瘓者偶而可恢復,或無症狀出現而突然死亡。
人類狂犬病(即人被病毒入侵而發病者),表現似犬類狂犬病,早期症狀為傷口出現異常感覺,可能表現興奮症狀後驚厥死亡,但多進入癱瘓期,典型症狀爲恐水,口渴欲飲水或見到水時,即發作喉肌痛性痙攣,並且反覆發作,多在發病3到5日內死亡。伴有神經系統及恐水症者大多不治。有時僅表現癱瘓者,一週後死亡。偶而也有癒者。
若爲病獸咬傷後立即注射血清及疫苗有預防之效,但需肯定確認受染,因疫苗反應的嚴重性有如患病。被病獸咬後,傷口應立即用肥皂及乾淨水清洗15分鐘,再以優碘或70%酒精消毒,可以除去大部份病毒。狂犬病感染後,未及時醫治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,但並絕非絕症。早在公元1885年,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就發明了疫苗可事先防範(註)。後來又有免疫球蛋白的出現,可作為咬傷後的治療藥物。
台灣地區截至目前,人用狂犬病疫苗已陸續到貨,提供各大醫院,存量據報超過一年,符合暴露後接種對象均打得到。另外,免疫球蛋白也將陸續到貨,存量亦足供一年以上,其於暴露後,一週內使用均有效。衛生福利部剛成立,擁有比以往更多資源與權力。這次狂犬病防疫危機,更能考驗出衛生福利部的應變及整合能力,是否能安然解除危機,就靠大家的努力了。

(註):巴斯德(Louis Pasteur)公元1822一1895年,法國人,為偉大科學家,他在化學、微生物學方面的成就,對人類貢獻極大。尤其是他發現細菌散佈疾病,更不知救了多少人的性命。在醫學上,巴斯德最大的成就即為疫苗的發明。他發現如將少量的病菌注入動物的體內,則動物會產生抵抗病菌的能力(即所謂免疫)。
巴斯德於公元1882年開始硏究狂犬病,1885年有一被瘋狗咬傷的九歲男孩,向巴斯德請求醫治,經注射狂犬病疫苗後,救治成功。證實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性,此是巴斯德在微生學方面最重大的成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